最新消息:为方便下次访问,快速获取最新爱奇艺会员,大家收藏(Ctrl+D)我们的网址!爱奇艺VIP每小时更新,百度搜“分享大师”!
2678805

诚信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【好句摘抄31句】

诚信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

1、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

2、出自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里的一则寓言故事,原文为盗钟,后来钟演变成为铃,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。

3、这则故事形象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: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、不研究,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,这是自欺欺人,终究会自食苦果的。“掩耳盗铃”成语意思:把耳朵捂住偷铃铛,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,比喻自欺欺人。原文: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。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;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

4、果不其然,搬动一根木头能得到1000金,诱人的利益能否得到,人们心中迷茫,商鞅以诚信待人,换来的是变法的顺利推行。

5、诚信和政府公信力。

6、恶人闻之,可也,恶己自闻之,悖矣。释文:范氏灭亡了,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。想要背着它逃跑,但是,这口钟太大了,背不动;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,刚一砸,钟锽锽的响声很大。

7、商鞅变法,急需改善的就是底层百姓对政府公信力的认可,立木一根看是简单,实则考验的是双方的互信度。

8、战国七雄中,秦国在经济、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。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,他重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强国,使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者。

9、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,不要自欺欺人。

10、这一举动引来了许多老百姓,他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。其中一个人说:“这根木杆谁都扛得动,哪儿用得着十两黄金呢?这其中一定有问题!”另一个人说:“大概是跟我们开玩笑吧,不会是真的。”围观的人都认为商鞅的立约不可信,所以无一人去扛木杆。

11、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,来把钟夺走了,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。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,这就太荒谬了。

12、商鞅在变法前,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难,为了让老百姓相信自己,他想出了一条妙计。他命人在京城南门立了一根三米长的木杆,发布公告,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,就赏十两黄金。

13、商鞅“立木为信”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。在社会生活中,诚信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,一个诚信的人会赢得众人的信赖。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,不轻易改变,否则就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信任。

14、故事告诉我们,做人要诚实,不要自欺欺人。

15、商鞅见状,便把赏金加大,说道:“如果有人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,我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。”商鞅的话音未落,百姓又开始哗然。有人嚷道:“大人真会开玩笑,这么简单的事,哪会赏那么多黄金呢?”现在,人们反而更加怀疑了,谁也不敢去扛那根木杆。

16、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,为一中国成语,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,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,比喻自己欺骗自己,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。

17、商鞅“立木为信”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。在社会生活中,诚信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,一个诚信的人会赢得众人的信赖。

18、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,不轻易改变,否则就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信任。

19、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;以锥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恶人闻之,可也;恶己自闻之,悖矣!

20、"掩耳盗铃"这个故事的哲学道理:钟声是客观存在的,不会因为你堵住了耳朵就消失了;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的,不会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形状。

21、——选自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

22、商鞅用实际行动阐述了言出必行,行终必有结果,诺许必需实现诺言,让老百姓从内心清楚,所有的条款都是公开公平公正的,让他们清楚国家颁布的法令条款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,让老百姓树立起对国家的信任,如此变法才有了最基本的基础。

23、一、原文

24、过了一会儿,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人,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说:“我可以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。”只见那人蹲下身子,扛起木杆,迈开大步,向北门走去。围观的人们也尾随着他,想看个究竟。那人到达北门后,商鞅立即叫人拿了五十两黄金,交给了他。老百姓纷纷称赞商鞅是守信之人。商鞅以信折服了秦国百姓,他制定的'新法颁布后,得到顺利推行。

25、立木为信的典故

26、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,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。待人要真诚,不能欺骗别人,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。原文: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。其母曰:“女还,顾反为汝杀彘。”妻适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妻止之曰:“特与婴儿戏耳。”曾子曰:“婴儿非与戏也。婴儿非有知也,待父母而学者也,听父母之教,今子欺之,是教子欺也。母欺子,子而不信其母,非所以成教也!”遂烹彘也。(选自战国•韩非《韩非子•外储说左上》曾子介绍:曾子(前505~前436),姓曾,名参,字子舆,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(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)。生于公元前505年(周敬王十五年,鲁定公五年),死于公元前435年(周考王五年,鲁悼公三十二年),十六岁拜孔子为师,他勤奋好学,颇得孔子真传。积极推行儒家主张,传播儒家思想。

27、伊索寓言故事《燕子与乌鸦》告诉我们:不要像故事中的燕子那样爱说谎、吹牛,口若悬河、得意忘形地吹嘘自己,只会让自己在谎言中丑态毕露,做人一定要诚实,脚踏实地,不忘初心,谦虚谨慎。

28、《曾子杀猪》是一篇古文,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,诚实待人。

29、二、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,为一中国成语,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,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,比喻自己欺骗自己,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。出自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里的一则寓言故事,原文为盗钟,后来钟演变成为铃,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。

30、秦孝公之前,旧贵族把持秦国的朝堂势力,他们贪奢淫欲骄纵不法,帝国政府没有公信力,威望在人民心中下降。

诚信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

31、《燕子与乌鸦》对那些观察和体会的进一步的人为虚构、杜撰,构思巧妙,情节生动有趣。其中燕子的形象为:虚荣、自大、爱说谎、不诚实。乌鸦的形象为:聪明、睿智、谦虚、诚实。作者借这些动物来讽刺社会中的某些人及某些人身上的弱点,寓意丰富。

转载请注明:分享大师-爱奇艺vip会员账号共享 爱奇艺会员账号免费 爱奇艺会员共享 爱奇艺最新vip账号 爱奇艺会员账号共享 » 诚信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【好句摘抄31句】

    友情链接:

    分享作文